52TV 52TV
空列表云端记录,请先登陆~

优酷加速追短剧,还能抢到蛋糕吗?

来源:网络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4-18   浏览次数:447    评论

“出身农村的单亲妈妈找到了富豪老伴”“女主自杀穿越重生收获爱情”,这些 “爽点”剧情,正托起一个百亿市场。

2024年,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505亿元,首次超过电影票房规模,《2024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》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超600亿元。此外,2024年使用短剧独立APP的人单日使用时长达101分钟,已经超过即时通讯类APP。

几组数据足以证明短剧的火热。这几年,短视频平台教育之下,用户已经习惯碎片化时间观影,众多长剧制作方和平台下场,短剧经历了边缘、摇摆,如今迈向主流市场,甚至变成行业的风口。

尤其是伴随字节旗下红果短剧APP的不断出击,整个内容行业的生态悄然发生变化,长短剧相接的时代似乎真的要来了。

爱奇艺、腾讯、芒果下场做短剧后,优酷也加快了“抢蛋糕”的步伐。



3月19日,阿里大文娱CEO、优酷总裁樊路远在内部会议上宣布成立微短剧中心,挂靠在商业化部门运行。次日,短剧成为优酷APP的一级入口,微短剧中心也出现在内部的OA中。

这时候谈论优酷入场的早晚已经不重要,重要的是,这场内容竞速赛,优酷不能缺席,但想抢到蛋糕,没那么容易。

火热的背后便是激烈的市场竞争。今年春节期间,有超2000部短剧上线,却未跑出像《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》这类的爆剧,这也指向了行业性难题——爆款的稀缺性。

随着爱奇艺、腾讯等长视频平台的下场,短剧已经告别“低配”的过去式,走上精品化的道路。做出一个好短剧,越发不容易,这不仅需要一个过硬的制作团队,还需要平台的长尾运营。

短剧市场的纷争早已拉开帷幕,长短相接的背后是精品化的比拼,也是商业模式的竞争。

1、紧急入场,优酷开启“短剧突围”战略

细心的用户会发现,打开优酷APP,短剧悄然间拥有了一级入口,位于首页tab第一位。相比之下,此前短剧频道位于优酷短视频频道的二级入口。



图源优酷视频APP

这背后,一改去年摇摆不定的态度,优酷加快了在短剧赛道的布局。3月19日,据《中国企业家》报道,在优酷的内部会议上,优酷总裁樊路远宣布成立微短剧中心。

实际上,优酷对短剧并不陌生。早在2022年,优酷就曾推出分账破千万的《致命主妇》《千金丫环》等短剧集,彼时优酷还计划从“扶摇计划”中选拔出一批有创意有实力的短剧公司深度合作。

只是,很长一段时间里,优酷短剧将自制、引入、运营分散在剧集中心、商业化中心、创新中心等多个部门。

跨部门沟通自然增加了决策成本,也没让优酷短剧跑得太快。更关键的是,这两年短剧市场已从蓝海进入红海之争,一片火爆的背后有众多玩家参与进来。

最凶猛的莫过于字节系的红果短剧APP。据QuestMobile数据,截至2024年12月,红果月活规模同比暴增551%,狂飙至1.58亿,直逼优酷的1.48亿。

高盛发布的报告显示,预计2024-2027年将保持25%CAGR增长,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910亿元。其快速增长源于用户消费习惯碎片化及内容创新两大驱动。

一边是正在增长的短剧风口,一边是耕耘十几年才扭亏为盈的长视频,长视频平台试图在发展长剧的同时,在短剧中找到新的增量。

在对手都在紧锣密鼓地布局时,优酷经历了摇摆和游离,如今的变化指向了其下场做短剧的决心。

优酷将短剧业务变得更加集中,聚焦在商业化部门,以微短剧中心为核心,各项业务能在其统一指挥下高速运转,资源得以集中调配,提升了决策和执行速度。

调整的速度的确很快。微短剧中心成立的第二天,微短剧中心就出现在优酷内部OA中;成立不到一个月,部门就要准备向阿里大文娱高层汇报进度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近期的一次研讨会上,优酷微短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,优酷今年准备大力进军竖屏领域,会在资源和资金上给予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支持,对于优秀定制剧或自制剧的资金支持可达100%。

在内容上,优酷的转变更早。去年6月,《墨雨云间》凭借着短平快的剧情节奏,火了一把。云合数据显示,该剧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最高达31%,在灯塔专业版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剧集市场洞察报告中,该剧登顶网剧正片播放量第一,累计超23亿。



图源《墨雨云间》官方微博

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《墨雨云间》是优酷以短剧思维在长剧创作上的尝试。不仅在制作上有短剧导演的参与,在剧情上也有更具短剧风格的“爽点”,成功抓住了观众的眼球。

从组织调整,到产品更新,再到资金扶持,优酷近乎激进的改变向市场在释放“变短”的决心。

2、从长剧“瘦身”到重视短剧,优酷需要更多用户

在正式“变短”之前,优酷率先做的是给长剧“瘦身”。

2月28日,一则关于优酷改革的帖子上了热搜,相关爆料指出,优酷的“新领导”改革的“决心很大”,未来要将新剧集精简至12集以内。

对此,接近优酷人士指出,优酷的计划并非一刀切,也不是盲目砍集数,而是将自制剧和定制剧的集数控制在8-12集,单集时长不超过一小时。优酷也指出,对于S+级别的大剧,允许拆分为两季制作,但需在第一季立项时提交第二季的完整计划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后者主要针对“注水剧”泛滥的问题。优酷方面认为,为了内容的精彩程度,要给注水剧控控水。



所谓“注水剧”,是行业性难题,长期存在各大长视频平台和卫视之中。这背后,有一条与制作方密切相关的利益链。

很长一段时间,国产剧版权出售曾采用“按集计价”的商业模式,制作方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,将剧本或者剧集注水以拉长集数。集数拉长后,制作方可以吸引更多广告主参与进来,进而分摊其他制作费用。

剧情冗长,节奏拖沓是注水剧的常态,这影响了观众的追剧耐心。在2024微博视界大会上,优酷副总裁谢颖曾指出,长视频用户前五集的弃剧率高达50%,整体完播率仅在20%-30%之间。

与之对应的,是剧情紧凑的精品剧的出现。比如优酷21集的《边水往事》、10集的《新生》;爱奇艺8集的《我的阿勒泰》、片均12集的迷雾剧场;腾讯视频12集的《漫长的季节》《黑土无言》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高口碑和商业化的成功。

据云合数据,2024年上新国产新剧总集数为7610集,同比减少14%;部均28.1集,同比减少0.8集。

行业的趋势意味着,与其花大成本制作冗长的“注水剧”,不如集中力量做好精品化的“脱水剧”。

尤其是随着用户的注意力被微短剧占领,观影习惯发生变化,某种程度上,剧短一点,反而效果更好。但这并不意味着,长剧没有必要。

相反,一味地追求“短平快”,剧情故事和人物形象都难以得到有力支撑,那无异于事倍功半。74集的《甄嬛传》,81集的《武林外传》都是用户心中不可磨灭的经典,优质内容才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。

这也指向了短剧最为稀缺的资源——爆款作品。随着越来越多平台的下场,制作方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。毕竟,谁就能拉拢更多制作方,就能抢占更多内容资源,就有更多推出爆款的可能。



优酷的动作有很多。去年10月,优酷将独家S级短剧单集定价从6元提升到16元,A级短剧单集定价从4元提升到8元,同样也引入了拉新系数。

此外,优酷提高了短剧单集分账上限,而且还将综合短剧播出期间的站外营销、渠道引流、会员转化等数据计算出的拉新指数,设定会上下浮动的分账收入。

具体而言,此前优酷独家短剧S级单价为6元,A级单价为4元,此次调整之后,单集定价分别上浮167%和100%。在引入拉新系数之后,数据表现好的短剧分账收入最高还可以上浮120%,但数据表现不好的最低仅能获得分账收入的40%。

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,想要吸引更多优质内容制作方与其合作,自然是离不开真金白银,这也考验着优酷的盈利能力。

在阿里大文娱自负盈亏的调整之下,尚未盈利的优酷一方面要让长视频焕发生命力,另一方面要让短剧更有竞争力,从当前优酷的表现来看,压力不小。

3、短剧赛道已成红海,优酷怎么抢蛋糕?

在短剧行业正式爆发之前,影视行业有一条隐形的“鄙视链”,剧情无脑、演技浮夸的短剧因为“低配”处在底端。

那段时期,野蛮生长的短剧并不受长视频平台重视,但一些厂牌已经盯上了这块蛋糕。听花岛、马厩制片厂,以及华谊兄弟、柠檬影视等传统影视公司加入,孵化出众多爆款短剧,让短剧的声量日渐走高。

直到去年,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在2024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上表示,全行业都应该做微短剧,而不是把它当成洪水猛兽,并反复在公开场合强调微短剧的重要性。

本质上,长视频行业很焦虑。好不容易实现扭亏后,又面临增长的难题,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短剧的威胁,尤其是字节系红果短剧APP的势如破竹。

用户追剧的时间是有限的,随着红果短剧的崛起,长视频平台的空间自然会受到挤压。想要抢占更多用户的注意力,长视频平台必须加快短剧布局的步伐。但怎么抢蛋糕,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
这要从短剧的商业模式上拆解。目前微短剧的主要变现模式有两种,一种是IAA(In-App Advertisement,应用内广告变现),一种是IAP(In-App Purchase,应用内用户付费);前者以红果短剧为代表,用户免费观看短剧,片方通过中插广告、品牌冠名等方式获取收益;后者以快手短剧为代表,用户可以办理会员,也可以单部或单季付费。

去年开始,随着红果短剧免费模式的崛起,短剧正式进入免费时代。据行业预测,2025年,免费将极大可能超过付费。

模式转换下的底层竞争逻辑在于内容的比拼。相比于付费,免费短剧的变现逻辑不再是冲动消费,而是靠一个故事一直吸引用户,用户看的时间越长,平台和制作方的分账收入就越高。

换个角度来看,免费模式带动了短剧行业蛋糕的扩大,也让行业告别野蛮生长的同质化时期,但增加了玩家们抢蛋糕的难度。因为只有卷精品化,才能长久留住观众。



去年9月底,爱奇艺就将微剧场、短剧场频道彻底纳入“大会员”体系,实现短剧变相免费,这一举措吸引了大量对价格敏感的用户;今年年初,爱奇艺推出“短剧百部计划;3月举办的微短剧盛典上,爱奇艺用“All in”来形容对短剧的态度。

另一边,腾讯也在不断探索微短剧的发展模式。2月,腾讯视频宣布将剧集预算中的10%-20%的“低效部分”转移至横屏短剧;3月,腾讯上线“火星短剧社”小程序,内容由腾讯视频及合作方独家提供,主打竖屏免费短剧,以免费模式为主。

对优酷而言,对手的动作始终很迅速,刚下定决心的优酷难度或许更大,走出差异化道路很重要。

相比于爱奇艺、腾讯对热门IP的广撒网,优酷似乎更聚焦于小众题材。像此前的《边水往事》《墨雨云间》等,以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叙事吸引了不少观众。3月27日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,樊路远也强调,做内容创新,就要不迷信IP流量神话、不与惯性经验内耗,不在流行中寻找爆款。

此外,在创作团队上,优酷更注重年轻人的培养。去年6月,优酷推出“春苗编剧计划”,近五年,优酷共播出294部编剧处女作和38部导演处女作。

调动自身资源,在守住长视频内容阵地的同时,将自身优势复用到到短剧上,才是优酷抢蛋糕的关键。

“横店变成竖店”的趋势之下,短剧的崛起影响着整个视频行业的发展。对长视频平台而言,短剧与短视频平台有着天然的基因延展属性,如何培养用户心智,也成了行业玩家的难题。当平台们都将短剧提到一级入口,并缩短长剧集数,新一轮竞争即将爆发。

从现在的叙事逻辑来看,取“长”补“短”不是目的,好内容才是。



THE END
16